45红色秘营出了七个威风凛凛的骑兵
这天早上王大河和刘小田两个人路过村口,看到麦场上各小队的训练进行的热火朝天,呐喊声和口号声此起彼伏。刘小田指着麦场边上骑在矮墙上的几个兵:“队长,你看他们在干啥?”王大河下马说:“咱看看去。”
是墩子他们渔村刀鱼湾来的八路军新兵,根据军区首长的安排,他们是先来千石村民兵队参加训练,然后会分到军工基地制药厂、枪械所、被服厂担任保卫工作。
这些日子他们参加了千石村民兵队所有训练,此刻,是教官孙大拽建议,对这几名渔村兵进行骑兵基础训练。原因是,经过三天的训练,孙大拽看出渔民兵个个下盘稳,双臂有力适合作为骑兵培养。
军工基地负责人老韩同志起初不同意:“他们来是做军工战士的,咱基地连匹马都没有,培养啥骑兵,这都哪跟哪儿?。”
孙大拽很坚定:“老韩同志,请相信我。以我的了解,咱胶东军区骑兵连就缺墩子他们这样的渔民兵。骑兵在战场上首先要下盘稳马上挺得住。更重要的是身体壮实、双臂有力挥刀杀敌定会跟切菜瓜似的!渔民当骑兵最合适。”
老韩看孙大拽双眼放光跟看到宝贝似的,不好扫他的兴,无奈地同意了。他俩都没想到,还真为军区培养了七名骑兵。
此刻墩子他们全跨在大约三尺高的矮墙上,手里有的挥舞着扫地的笤帚,有的挥舞着铁锨把儿,还有的挥舞根木棍,干啥这是?练习马上挥刀啊!就见教官孙大拽在旁边喊:“身姿前倾两腿夹紧双脚放松把身子颠起来!”
话刚落音,墩子擦了把满头满脸的汗水嚷道:“教官,你让俺们使船、打渔俺不在话下,你让俺们这些渔花子练骑马抡大刀,这不难为人吗!”
另外六个骑在矮墙上的也都随声附和,宋天秀老远看见王大河就跑了过来,听见渔村兵发牢骚,就喊了一声:“都给我下来!”
七个渔家汉子擦着汗翻身下了矮墙过来列队,宋天秀低头一看,全打着赤脚,七双拥军鞋整齐地排在麦场边上,王大河问:“墩子,你们咋都打着赤脚?”
墩子擦着汗说:“报告姐!哦不!报告副队长,俺们刀鱼湾人出海使船的习惯了赤脚,除非是冬天忒冷的天,一般在船上都打赤脚,两脚在甲板上十指叉开,遇上风啊浪的脚趾头抓着船板站的稳当。
王大河一双双赤脚看过去,只见这些脚与庄稼人不同,他们的五个脚趾头间隙大、前脚掌宽。宋天秀明白了:“乡亲们做的拥军鞋都是按照正常尺寸做的,这些渔家汉子穿着肯定挤脚。”
王大河点点头:“和我这个大脚趾骨头鼓出来一块一样,得穿特地做的宽掌鞋。”
战士们这才明白,难怪宋天秀每天那么忙活,还时常从腰上的布兜里拿出鞋底纳几针,原来是王大河的脚趾头关节外鼓,穿不了正常宽度的拥军鞋。
宋天秀转过身招呼这七个累得大汗淋漓的兵:“新鞋穿着不合脚也不吭声,一会儿我找姜四嫂她们妇救会单为你们每人做双合脚的。来,咱们到树底下歇歇。”
来到槐树下,宋天秀看看这些一屁股坐在地上的渔家兵:“知道为啥单单挑中你们几个练挥刀骑马不?孙教官说了,你们几个在家都是出海跑船的,常年在海上打渔的人下盘稳当胳膊有力,这都是在风浪里摇晃的船上行走和拖渔网练出来的。骑兵首先要具备骑马稳当,下盘控制力好,胳膊有力才能骑马挥舞大刀杀鬼子!”
“现在你们参加了八路军,眼下军工基地没有马匹,但是多一项本领就多一个杀敌机会,也没准往后军工基地扩大了,需要你们有各项技能。”
她扫视着面前的渔家兵:“听明白了没有?”墩子们精神振奋:“明白了!”天秀猛地起身:“我告诉你们!要你们练习骑马,到时候王队长大队长要亲自考核你们的训练成果!够格的,每人一把双刃刀!再奖励一把飞镖,多练几样本领,总有一天你们个个腰挎盒子枪!”
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:“吃过晌午饭,你们七个当教员教给全队学会系绳子打水手结。墩子,你会打几种水手结?”
说到熟悉的行当,墩子来了精神:“姐,哦,副队长同志!俺们出海的人会打的水手结样数多了去了!”
“捡战时用来绑俘虏、接绳头爬城墙、下悬崖的系法说几样!”墩子掰着指头:“活结:也叫拉脱结、越拉越紧的双套结,还有把短绳接成长绳的接绳绳结。。。。”
宋天秀一挥手:“就教这几样!你们七个人下晌开始教,把各个班的正副班长先教会,然后班长们回去教他们班战士!”
墩子这个美呀,年轻小伙子谁不巴望着骑上高头大马挎着铮亮的大刀、腰上别着匣子枪,那多威风!而且下晌还能当一回教员,这要是叫渔村人知道了该多长脸那。
他们一个高从地上蹦起来:“副队长!俺这就去练骑马!”话音刚落几个人兔子似的蹿到矮墙上挥舞笤帚锨把儿去了。
王大河火辣辣的眼神看着宋天秀:“副队长同志,不简单那,学会因势利导地做思想动员工作了!”
宋天秀有点羞涩:“大队长这是表扬俺那还是讽刺俺?”“连表扬带鼓励!这都听不出来?”宋天秀给王大河整理着衣领:“你这是要去哪儿?”“区委召开会议,我和小田得赶紧上路,争取今晚赶回来。”
站在麦场边上送走了王大河和刘小田,宋天秀回过身来看着打麦场,炊事班正在忙活准备晌午饭,高兰在场屋东南那口轱辘井的井台上洗菜,老远看上去身后的大**随着洗菜捞菜的胳膊晃来晃去。
栓子在高兰身前身后地跟着忙活寸步不离,一会儿摇井轱辘打水,一会儿帮着把洗好的大盆萝卜送回炊事班。
日头退去了一身耀眼的金色懒懒地坐在西山头上,透过五颜六色的云彩把最后的光线照在打麦场上,余辉下的民兵战士们个个意犹未尽地操练着。
高月和高兰、谷穗、新来的文化教员苏婉还有几个卫生队的队员们,围着王坤宇听他讲解护理常识。栓子坐在高兰身旁不错眼的看着高兰那条油亮的**,王坤宇教给大家如何包扎各个部位的伤口,姑娘们拿着各自找来的布条互相在对方胳膊上练习包扎。
栓子嗨嗨笑:俺也学,高月横了栓子一眼:“去去去,就你那五大三粗彪呼呼的样干个出力的粗活还行,添啥乱那。”
高兰抿嘴笑:“栓子,俺们借你的胳膊腿儿练练包扎成不?”栓子乐了,伸腿撸胳膊朝麦场上一躺:“高兰你借俺的脑袋都行。”
姑娘们嘎嘎地起哄:“哎妈高兰你面子真大呀。”六七个人围上去转眼的功夫栓子的头上、胳膊、腿上缠满了五颜六色的旧布条。把个栓子缠成了布条粽子。
大伙围着栓子笑成一团,一向严肃的王坤宇,看着混身上下不露原来摸样的的栓子也忍不住嘴角上翘。
墩子手里的绳子像变戏法似的,一会儿成了个越拉越紧的双套结,一会儿又变成拉脱结,系的结结实实的绳扣一拉就开。
战士们手里拿着从村里乡亲们家里借来的绳子,饶有兴趣地一遍一遍地学着打各种绳结。吕秋子一边系绳结一边纳闷:“咱在庄稼地里捆麦秸推小车捆庄稼也没少系绳扣,也都系的结结实实,不知道海上打渔绳扣这么多打法。”
小三子把打好的拉脱结一抽:“吕秋子,你不会的还多着那。”吕秋子拿着绳子一个高跳过来把小三子脸朝下摁倒在地上,搬过三子的两只胳膊用绳子飞快地缠了几道打了个结,三子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:“你个吕秋子你给我解开。”
墩子走过来查看吕秋子系的绳扣:“嗨!吕秋子,还成!捆绑俘虏用这种系法最保险!”墩子边说边招呼大伙来看吕秋子在三子胳膊上系的绳结。
小三子不干了:“吕秋子,你得赔我!”“不就在你胳膊上绑了条破绳头,赔啥呀赔!”“那不行!你把我的手捆的生疼,你得教给我甩飞镖!”
吕秋子腿不是很利落,但人很聪明,做饭手艺很好,而且会剃头手艺。
他从九岁开始练刀法,剃头刮脸刀法娴熟,吕秋子手头特准,怀里揣着的两只飞镖是几年前村里的姜铁匠给打的。
姜铁匠常年在吕秋子这里剃头,有时候手里钱不宽裕,吕秋子也不计较。
剃头刮脸欠钱次数多了铁匠不过意,知道吕秋子闲不住,爱上山打猎甩石头打野鸡,就特意为他打了两只飞镖就当还了灯窝儿的人情。
吕秋子也是养成习惯每天拿出来飞镖朝着黄泥胚子墙甩上几甩,小三子早就看着眼馋。正好趁机会要挟。
宋天秀正在旁边拿着弹弓射墙上的黑圈儿,听见三子和吕秋子斗嘴就说:“都甭着急,三子的弹弓准头练得怎么样了?咱可是有匕首又有飞镖,过几天挨个考试,谁练的手头准就发谁飞镖,谁格斗练的好就发谁匕首。”
三子乐了:“副队长嫂子!俺的弹弓射的可准了,俺上山打野鸡射雀儿一打一个准!“天秀点点头:“嗯,咱胶东孩子都玩弹弓,瞅三子这个机灵劲儿,射弹弓一准是把好手!”
十六岁的小三子就特得意,两眼放光胸脯挺得高高的。
两个月后,军区来了通知,调军工基地七名战士去军区直属骑兵连,一看名单,正是教官孙大拽训练出的七名渔村兵。小季留在被服厂做安全保卫工作。
基地和民兵队沸腾了!直调军区骑兵连!以往都是战斗连队往军工基地输送人员,这回,墩子们兴高采烈去战斗连!可把基地员工们和民兵们羡慕坏了。
宋天秀代表民兵队为七名骑兵每人送上一把双刃刀、两支飞镖、一双妇救会为渔家汉子们特制的宽掌黑布鞋。
教官孙大拽美的差点忘了自己姓啥:为军区培训出七个骑兵,俺老孙眼光毒不?教习水平高不?见人就问服不服?好几天走路都是抬头仰脖迈着有点发飘的小正步。
